自己 1 - 面具, 真我
2010-11-2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发现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好象戴着一个面具,不愿以真实的自我来面对社会,于是这种面具说便慢慢地成为了描述人类之伪善的一个通俗词汇。与此相应地,或者说被认为比面具说更为聪明的做法便是进一步地探索所谓的面具背后的真实,但结果人们发现,文人墨客不断地为世人们刻画出的真实都是一个个水晶鞋式的童话,是在用比生活中的虚伪更不真实的虚幻来为面具背后的真实制做模型,使得一些对于文化作品本身带来的虚幻感到失望的人常常会以猛然醒悟的口吻说,这个世界不存在真实。
人们在运用面具说以及在寻求面具背后的真实这方面的努力所遭受的失败,主要在于人们对于所谓的面具以及所谓的真实的本身的认识的片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一种虚幻来为满足自己对于另一种虚幻进行描述的需求,从而使自己得到一种能够对世界进行解释的满足,同时也增加了几分安全感。
迄今为止的面具说都可以被称为“主动式面具说”,也就是说每个戴着面具的主体自己为自己戴上了面具。他或是为了刻意的欺骗,或是出于惧怕,或是为了虚荣,或是出于讨好或其它的目的而为自己戴上了一种掩盖本来面目的面具。根据这种主动式的面具说,不论是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面具都是每个人自己戴上去的。
主动式的面具说显然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我们每个人自打出生的那天起,在不同的人的眼中的形象都是不同的,虽然你只有一个身体,而且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刻,只能作同一件事,说同一句话,但是你的表情言行举止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 产生的印象和联想却不会是完全一样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交往面的扩大,接触陌生人的频率的升高,一个人在所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心目中的印象感受的差异只会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尤其是自我感觉敏感的人)对自己的认知与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以及自己以为他人对自己的认知和他人实际对自己的认知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通常在越是陌生的人之间越大。
可见,任何人都不用去刻意地戴任何面具的情况下,其他的人对他的认识和感受都不是什么所谓的真实,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还没有要刻意地戴上任何面具之前,其他的人都在他们各自的心目中为那个人打造了一个模式,或者说面具。也就是说,即便对方没有任何欺骗或伪装的意图,每个人自己都在按照自己的思维来给出关于对方的错误的描述,我们可以把这种在自己的心目中为他人戴上的面具称为被动式的面具。
那么是否只存在被动式的面具而不存在主动式的面具呢?当然不是,只不过被动式的面具的社会影响比起主动式的面具的社会影响要大得多也深远得多。下面我将对被动式的面具的实际影响力进行一些讨论。
首先,我们常听到有人基于“每个人都是为了伪装而主动戴上面具”这样的假设而主张大家都要除去面具以真实的自我彼此相待。其实,这种主张本身就带有很多虚幻。在现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因为别人在他们的心目中为自己所设定的模式来被动地调整自己的表现,或者为了别人心目中的自己而失去原有的自我。
一个人从婴孩时期就会开始感受到,如果自己不按照他人对自己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话就可能会有对自己不利的后果。而别人对一个人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们心目中对这个人的印象和感受,包括对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个人相貌,能力素质等等的全面的印象和感受。而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这些印象和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当主观的,是一种被动式的面具。也就是说,主动式的面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别人心目中给自己戴上的被动式的面具造成的。
第二,对于由婴孩到幼年到少年的成长过程来说,别人在自己的心目中给小孩打造一个模式(即给小孩戴上一个被动式的面具)并因此而影响自己对待小孩的方式,最后对小孩的心理产生影响,这或许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在小孩的自我的形成的过程中所需要从成年人那里得到的引导。但是在个性已经逐渐形成的青年期,稍微敏感些的人就会对于别人凭着他们心目中自以为正确的对于自己的认识所表现出的对自己的判断与他本人的自我感受之间的差异感到不舒服,甚至做出反抗。但是,这种不愿被动地接受他人对于自己的误解而按照他人心目中强加给自己的模式来戴上令他人满意的面具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继续反抗下去的话这种代价可能会是非常沉重的。所以,在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之后,绝大多数成年人都形成了一种在不同的场合戴不同的面具的本能。
第三,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为了迎合别人心目中加给自己的被动的面具而自己主动戴上面具是社会塑造人才以及人类共同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来说,这样的磨炼的积极意义或许是不可忽略的。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尤其是对于有着自己的比较明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成年人来说,为了迎合别人心目中加给自己的被动的面具而自己主动戴上面具,尤其是明知那样做对自己的人格培养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是要失去自身的人格而进行伪装的时候,内心里多多少少是要忍受一些痛苦的。严重的时候,当和一个对自己的智力,思想,经历及其它的一些相关背景缺乏基本的了解而只是按照社会的标记(诸如,亚洲人,白人,黑人,男人,女人,穷人,富人,会计,司机,老师,系统程序员等)来对待自己的人交谈时,会觉得对方完全是在和他心目中以为的其实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人在交谈,虽然用夫妻同床时在意淫中把对方想象成另一个人来形容这种感觉可能有些过分,但是明知对方心目中自以为的自己根本不是自己而仍要委身迎合,那种感觉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相当不爽的。即便没有严重到那种程度,不得不照着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模式来给自己戴面具也都可能会不是很爽的。
第四,尽管这种为了迎合别人心目中加给自己的被动的面具而自己主动戴上面具的感觉是不爽的,但却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场合下都必须忍受的,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完全回避的。这不但是因为在与具体的个体的交往中完全拒绝戴上面具可能会付出代价,而且人类社会的成文的与不成文的文化也不允许我们那么做。或者说,当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为了不去忍受戴假面具的不爽而试图以自以为真实的面目来对待对方时,他不仅仅是在担负着得罪对方的风险,而且是在与整个人类的文明准则作对抗。得罪一个人或许是一时的,但是违背了人类的文明准则却可以使得一个人在事件发生之后得不到社会的同情,甚至会遭来社会的鞭挞。
何以见得拒绝戴假面具是与人类的文明准则作对抗呢?因为一旦你那样做了,你就会背上一大堆的不利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要素之社会交往的罪名。轻一点的诸如“说话欠妥”,“为人太直”,“自以为是”,重一点便是 “缺乏合作精神”,“不懂得团队作业”,“不合群”,“没学会如何做人”,“缺乏社会包容性”,再重一点的可能是“狂妄”,“骄傲”,“白痴”,等等。
人类的文明法则本身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与人类的文明法则相对抗就要比得罪某个人严重得多。所以尽管为了迎合别人心目中加给自己的被动的面具而自己主动戴上面具的感觉是不爽的,每个人在很多情况下却不得不这么做。
第五,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或回避为了迎合别人心目中加给自己的被动的面具而自己主动戴上面具的不爽的感觉呢?当然有,而且很多。其中两种常被人们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来减轻或回避这种不爽的感觉办法是:以此为乐或减少社交。
与很多文人所期待的相反,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把戴假面具作为乐趣的人在社会上往往不但比较成功,而且也较受欢迎(当然就象喜欢滑雪的人一样,如果滑不好也会出危险)。但是,由于一方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把戴假面具当作是一种乐趣,另一方面对有些人来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下为了迎合别人心目中加给自己的被动的面具而自己主动戴上面具不但会增加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误解,而且于人于己都不利,很多人在生活中会尽量躲避戴假面具的可能。但是与人交往时不戴假面具又不但会得罪人而且可能违背社会文明准则,所以他们会选择另一种减少因戴假面具而带来的不爽的方法,那就是减少与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交往。这种现象往往会随着年老而更明显。
第六,既然假面具并不总是当事人自己主动戴上去的,而更多地是他人自己在心目中为当事人戴上的,那么想透过当事人自己的面具来了解真实的当事人的努力自然也就会大打折扣。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大家都认为假面具不好,精英人士也呼吁大家要彼此除去假面具而真诚相待;另一方面,社会的文明却不但惩罚试图不戴假面具的行为,而且以实际利益来鼓励善于戴假面具的人。因此,理性地看待社会对于假面具的实际要求,既避免不必要地因为虚伪而失去自我使自己的人格成长受到损害的可能,也不会简单地因为拒绝假面具而与社会准则发生抵触,就成为了每一个人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在对社会性的假面具做了以上的分析之后,我们可能更加珍惜两个字的含义,那就是“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