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与黄晓明引起的明星与科学家诺贝尔与春晚的随想
2016-01-06
前段时间,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正好赶上黄晓明结婚,一个是以前不为人知的陌生科学家,一个是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电视上常露脸的娱乐明星,新闻上网络里明星结婚的热闹似乎压过了科学家获诺奖的风头,然后有一群有识之士发文义正严辞的鄙视国人的这种重娱乐轻科学的肤浅现象,更进而反思华人的种种丑陋和弱点。读了几篇文章,心里有点惭愧,虽然自己从来没有追过星,但是也看过一些电影电视,对一些脸熟的影视明星,能叫得出名字,也知道一些八卦消息,可是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信息,真的是不甚了解。
回想了一下,国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有莫言算是有过第一类接触,读过他的小说《红高粱》,还是先看了获金熊奖的同名电影之后,印象最深的是野合和在酒里撒尿的情节。那个时候小,沒有游戏,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电视娱乐节目,大把的时间无处消磨,读书就是娱乐,其实自己不会真正读书,不会思考,喜欢的只是故事和热闹,读的也只是表面上的文字。后来看李安《少年兀的漂流》中兀撒尿和老虎争船上地盘的情节,才明白《红高粱》爷爷在酒坊撒尿的意义,不是撒野和胡来,原来是一个男人对酒坊和女人的主权的一种原始的动物性的宣示方式。从此出去玩,每到一个漂亮的地方,就学孙猴子飞到如来佛手边上的样子,找个僻静没人的地方,偷偷在地上撒上一泡尿,滋润一下花花草草,然后得意自己比那些乱写乱划什么到此一游或者附庸风雅写什么游记观感的人高明多了。
外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是知之甚少,新泽西就有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今年的也有,可是连名字都说不出。只知道普林斯顿有个纳什,也是因为有一部关于他和他老婆的电影,当时获了奥斯卡大奖,才知道他的故事。
可是这些年,电影电视没少看,国内国外的许多娱乐明星,我也认识了不少,无聊的时候从网上找到他们陪我开心逗我玩,只是他们从来都不认识我。对一些追星族花钱花时间花精力追着求着明星要签名要合影要拥抱,一直都不太理解。后来看到朝鲜人民见到了金正恩,激动的手舞足蹈,甚至嚎啕大哭,想起来我的奶奶,她活了一百多岁,她有一个梦想就是能见到毛主席,当她很大年纪的时候,梦想似乎变成了现实,她经常在街上给别人讲毛主席曾经接见过她,并和她握过手,讲的时候,充满了骄傲和幸福,我相信那些激动的朝鲜人们和我奶奶一样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和幸福。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应该真的见过毛主席,上课的时候偶尔会提起他当红卫兵搞大串联到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的经历,也充满了自豪。现在想来,追星是人类一种常见的情结,有情调的小资追的是明星,穷苦百姓追的是救星,明星也追星,张铁林也追着一个法王,这几天甚至有了一个法名,穿上了袈裟,成了白玛家族的活佛,只是张铁林一把年纪了,不能像年轻的李天二一样坑会唱歌的明星将军的爹了,把自己弄成了笑话,坑掉了给他坐床的师傅的法号。能见到心中的星星肯定是件幸福快乐的事,如果能够合影留念,有个凭证,更是值得分享和炫耀。原来,现代人的追星和我奶奶的梦想,红卫兵的狂热,朝鲜人民对领袖的热爱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一种高级的精神层面上对幸福快乐的追求和体验。明白了这个道理,觉得自己有点悲哀,没有追星族的激情和热血,只会冷眼看人看世界,少了好些幸福的体验,难道是雾霾弄灰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才不去寻找闪烁的星光。我应该沒有那么阴暗,于是安慰自己说,其实是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光明清亮的世界不需要星星的点缀。
明星得有人追,有人迷,有人加持,星光才更闪烁,没有了追星族崇拜的眼神的滋润,明星就会变成一闪而过的石头,而石头是平凡的,不值钱的,所以明星也要不停地释放光芒才能保值,做明星也不容易,也要消耗自身的能量甚至燃烧自己才能保持热度,持续发光。而科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客观的物质世界,大都是一个人在远离人群的地方独自探索,只有聚光灯打到身上,才有机会被人所知。其实电影,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所有媒体就是一个大广告牌,广告牌上露脸多,自然就容易被人所知。春晚就是中国娱乐圈最大的广告平台,所以大小明星们挤破了头也想上春晚,相比春晚上天价的企业广告费了,就算花钱送礼能露几分钟的脸都划得来。诺贝尔奖也可以说是一个大广告,获个奖,一夜之间,全世界都能知道,要是在中国,诂计评委们的后门都会被挤坏,分分钟有去纪委喝茶的机会。
娱乐圈就做娱乐大众的事,总有人会成为明星,科学家就专心搞科研,总有人会获奖。不管是明星还是科学家,都是发挥自己所长,给人们和自己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大多数人都是消费者,享受笑声和科技成果的时候,鼓掌和喝彩是一种感谢和礼貌,向所有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的人们致敬。
博客内容由Forest Mu提供, 請直接咨询Forest Mu了解相关问题。
|